長流美術館典藏
張大千(1898-1983)
設色紙本 軸 1982年作 103x35.5cm
釋文:吟詩黃葉落,倚杖白雲來。拈老杜句寫於摩耶精舍。八十四叟爰。
鈐印:張爰之印、大千居士、壬戌、己亥己巳戊寅辛酉、摩耶精舍
著錄:《渡海三家 張大千/溥心畬/黃君璧彩墨精華特展》,長流美術館,2010年12月,p.119。《登峰造極 張大千逝世三十週年紀念精選》,長流美術館,2013年7月,p.145。《江山萬里 張大千藝術展》,中國美術館,2014年1月,p.151。《千古傳奇 張大千藝術展作品集》,長流美術館/中國文聯出版社,2014年4月,p.119。《長流藝聞 NO.58》,長流美術館,1995年5月,p.10。《長流藝聞 NO.270》,長流美術館,2013年10月,p.55。《長流藝聞 NO.300》,長流美術館,2016年4月,p.32。《長流藝聞 NO.327》,長流美術館,2018年7月,p.9。《長流藝聞 NO.338》,長流美術館,2019年6月,p.32。
Lot5065張大千〈步壑風吹〉
張大千喜好以高士為題材進行創作,寄以抒發縱情於物外的情致。策杖高士不但是中國傳統山水畫作品中的重要題材,也是意旨一種理想人格的完美境界;高士圖數百年來一直為文人雅士傳達胸中逸氣的象徵,也為市場富商巨賈追捧喜好的代表。中國北京上海榮寶齋
即分別於2016年、2018年,以張大千〈松下高仕〉230萬人民幣,及〈紅衣高仕〉172.5萬人民幣落槌成交,也得見其題材備受青睞程度。
〈步壑風吹〉為大千晚年八十四歲,於摩耶精舍所繪的寫意人物佳構。此作自成風調,著眼於情境感染,意趣高雅,樹幹以墨筆勾勒,赭石點染,再敷以石青,設色清幽,率性自然。下方高士執杖而立,用筆清晰明朗,線條勾勒細挺、沉鬱樸拙;又詩題作『吟詩黃葉落,倚仗白雲來』,藉此以烘托畫家晚年於摩耶精舍落葉歸根,超凡遁世的自我映照。
出版著錄|
Lot3049劉國松〈空巖幽石飛瀑〉
劉國松乃當代水墨畫的靈魂人物,六零年代劉教授已被譽為「現代水墨畫之父」, 八零年代他已經占了上風,應邀到世界各地演講及展覽,甚至在香港、大陸…等,都獲得了極大的迴響,對中國繪畫的現代化影響極大,貢獻卓著。
長流美術館主要創辦人 黃承志館長說明:2004年我邀請劉教授舉行個展,他一口就答應了,六月四日開始,從1961年到2004年的最新作品,總共一百五十餘幅之多,是劉教授規模最大的一次展覽。展期一個月,但是展出二個星期畫作就賣出一大半,反應非常熱烈,於是和劉老商量是不是再搬一些作品下來,因為從樓上搬下來非常方便,結果我們又搬了四、五十件作品下樓展覽,自此就與劉老結下不解之緣,始終相互砥礪交流。劉教授亦多次提供長流其經典佳作,參與海內外各展覽、博覽會,開展各式藝文活動,作品深受藏家喜愛,屢創市場天價,亦如2014年香港佳士得,劉國松〈春之交響〉一作,來源即是長流美術館舊藏,並以784萬港幣圓滿成交。
拍品〈空巖幽石飛瀑〉為劉國松1991年所作,全幅山勢壯闊嶙峋,蒼穹萬里。前景奇巖突出雲間,殘霞未散,淡霧綿綿,猶如有不盡之感;中景遠景涓涓細流蜿蜒深山萬壑,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,如銀河落下九天,襲上心頭,又似哲思綿綿泉湧,滔滔不竭。此作不僅為難得精品,也是劉老利用高麗紙突出的紙筋,以筆沾墨擦染而成的少數具象山水之經典佳作,作品彌漫充斥現代感的視覺魅力,亦堪稱為當代水墨畫的代表作之一。
拍賣紀錄|佳士得香港 2014-5-25 Lot168 春之交響 綜合媒材紙本 1993年作 HKD 2,600,000–HKD 4,000,000 #HKD 7,840,000
清翫雅集會員舊藏
Lot7001-7057扇面專題拍
扇面專題拍,含括五十七件珍品,拍品創作時間大抵為清乾隆中期(1760年代)至1950年代之間,花鳥題材近半,書法、山水、人物畫等內容豐富,盛況空前,作品起拍價更加令人眉開眼笑,全數皆於新台幣2萬元起拍,振奮人心。另外值得一提者,是此次拍品保存狀況極佳,全數選用「挖鑲」的方式裱褙,力求絲絲入扣,不僅使作品更為美觀與細緻,也有利於作品的保存與收藏。
原裝舊裱―日本回流專場
中國文物藝術品進入日本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,日本藏家不僅傾心中國文化,甚而收藏大量中國藝術品。然而,目前留存日本境內的中國書畫作品也不乏保存狀良好,檔次較高的藝術珍品,因此近年來日本回流的藝術品也已成為海外藏家關注的焦點之一。
本專場作品徵集來自於日本著名藏家,拍品皆為原裝舊裱之近現代書畫名家創作。品項集而覽之,亦可窺見日本藏家之收藏風貌迥出別韻,自成一格非同一般。
吳昌碩(1844-1927)
設色絹本 日本裱軸;附日式梧桐木箱 1920年作 104x40cmx12
釋文:
(一)秋鞠燦然白,入門無點塵,蒼黃能不染,骨相本來真。近海生明月,清談接晉人,漫持酤酒去,看到歲朝春。庚申孟秋,客海上禪甓軒,吳昌碩,年七十七。
(二)祝三多。吳昌碩,年七十七,時庚申季秋。
(三)風味誰如十八娘,炎州六月滿林香。江南江北無人識,寫出盈枝與客嘗。庚申秋,吳昌碩。
(四)沈香亭北謫仙詞,庚申九月十日,吳昌碩,年七十七。
(五)擬青藤破袈裟法,庚申秋杪,吳昌碩。
(六)花明晚霞烘。庚申秋,缶。
(七)秦王廟後茶花,兩崦高低綻雪。而今畫此嫣紅,要與山靈爭艷。庚申八月,吳昌碩。
(八)梅谿山中有紅玉,蘭紫梅花宋時橋盛。庚申秋杪,老缶。
(九)口迸明珠打雀兒。橋本先生雅正,庚申秋仲,安吉吳昌碩缶。
(十)濃豔灼灼雲錦鮮,紅霞棗住頗黎天。庚申,七十七叟老缶。
(十一)三千年結實之桃。庚申秋,吳昌碩老缶。
(十二)珊瑚枝。庚申秋,偶擬蒙泉外史筆意,老缶,時年七十七。
鈐印:吳俊之印(7鈐)、吳昌石(7鈐)、俊卿之印(4鈐)、倉碩(4鈐)、昌碩
Lot8035傅抱石〈仙境垂綸山水對屏〉
近一、二十年來,中國繪畫專場上,暨張大千、齊白石等幾位大老之後,傅抱石的仕女畫與山水創作,收藏者日盛,水漲船高,均拍出億元以上佳績。此幅傅抱石〈山水對屏〉分別為「桐蔭讀畫」與「風雨歸舟」,畫作於一九六三年,並有啟功於一九八九年的書法題字,另鈐「啟功題藏」之印,啟功與傅抱石先後出任西泠印社社長,也為這件作品增添不少豐富的珍藏價值與傳藏故事。
「桐蔭讀畫」圖,獨具個人風格的抱石皴法,下筆放逸,蒼勁有力,徐悲鴻稱其作品豪放不羈,氣勢磅礡;「風雨歸舟」圖,以典型的泉瀑雨霧之景朦朧呈現,散峰皴擦,別有韻致,這兩件皆是傅抱石山水畫中的代表風貌。一九六○年代,傅抱石作為江蘇國畫院院長,率領江蘇國畫工作團進行兩萬三千里的旅行寫生,開創新金陵畫派,為山水寫生發展進程推向更高一層樓,《山水對屏》便是在這場浩大旅行寫生之後產生的代表創作,它不僅是結合傅抱石一生繪畫歷練的總合,更具有劃時代的歷史存在價值,與引領時代風潮的創新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