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22日(六)至10月28日(五)11:00-19:00
10月28日(五)至14:00止
10月29日(六)
11:00 文書閣珍藏 公益專拍
14:30 藝流2022秋季拍賣會
台北市中正區仁愛路二段63號B1(長流美術館)
熱門專場專題
預展實況採訪
北宋 汝窯青瓷蓮花式溫碗︱藝術探實 戴忠仁&收藏家
台灣著名企業家堂號「文殊閣」珍藏︱藝術探實 戴忠仁&黃承志
「來源清晰、名家舊藏」書畫大家作品︱藝術探實 戴忠仁&黃承志
頂級華人收藏家「清翫雅集會員」舊藏︱藝術探實 戴忠仁&黃承志
文物珍玩
顧景舟(1915-1996)
北宋 汝窯青瓷蓮花式溫碗
明初 龍泉刻花大罐
精選拍品
林風眠(1900-1991)
傅抱石(1904-1965)
齊白石(1864-1957)
張大千(1898-1983)
張大千(1898-1983)
黃冑(1925-1997)
專文
2022藝流秋拍 名家收藏 佳作奪目
-
Posted by
Artone
2022藝流秋季拍賣會將於2022年10月29日舉槌,拍品重器雲集、品相極優,尤其重視來源清晰、名家收藏。因此特設專題拍,含括:臺灣著名企業家堂號「文殊閣珍藏 公益專拍」、「清翫雅集會員舊藏專題」、「日本回流(原裝舊裱).卷冊屏扇專題」、「古董珍玩.中國古畫」、「點翠老件」等專題,諸多拍品來源於名人、藝術家、著名機構舊藏,可謂傳承有序,有據可查,具有收藏價值且性價較高。另外,近現代書畫板塊一直以來都是藝流國際拍賣的強項,拍品可謂是重點布陣,書畫大家精品雲集,拍賣佳作奪目,精彩可期。歡迎各位愛藝同好前往參觀,踴躍競投,共襄盛舉!
顧景舟(1915-1996)
北宋 汝窯青瓷蓮花式溫碗
明初 龍泉刻花大罐
齊白石(1864-1957)
劉海粟(1896-1994)
張大千(1898-1983)
張大千(1898-1983)
張大千(1898-1983)
李可染(1907-1989)
黃冑(1925-1997)
歐豪年(B.1935)
吳昌碩(1844-1927)
吳昌碩(1844-1927)
吳昌碩(1844-1927)
設色/水墨紙本 六折屏風一對 1916年作(畫全長)174 x 378cm(書全長) 174 x 354cm
題識:(一)漢明帝時恆山獻巨桃核,父老詴巨桃霜下結花、隆暑方熟。畫中之桃亦如之。余嘗有絕句云:恆山仙種寫來看,桃實纍纍大若盤。曼倩垂涎偷不得,上天容易下凡難。千年桃實大於斗,仙人摘之以釀酒。一食可得千萬壽,朱顏長如十八九。七十三叟吳昌碩。
梅花鐵骨紅,舊時種此樹。豔擊珊瑚碎,高倚夕陽處。百匝繞不厭,園涉頗成趣。太息饑驅人,揖爾出門去。丙辰歲十有二月奇寒,苦鐵。
以作篆之法作畫別有風趣,在古人不知誰是,在今人不知誰非,識者已領吾無多言。老缶又書。(二)仙人醉剝青紫皮,東老壁上曾題詩。纍纍子劈紅瑪瑙,不須更向鮮荔支。菜根長鑿齒牙脫,粟飯勝仙胡麻間。庭養得秋樹綠,坐攤卷軸根橫斜。讀書書仰林屋,面無葉色願亦足。眼前不數愷與崇,盃鑄黃金糜煮肉。安吉吳昌碩。花垂明珠滴香露,葉張翠蓋團春風。虞山鄒巷有古藤,花時香聞數里,曾與友人鬨飲其下,茲涂大意。老缶又題。(三)斕斑秋色雁初飛,淺碧深紅映落暉。絕似香山老居士,小蠻扶醉著青衣。傲霜風格強其骨,投老婆娑贅比疣。古籀問誰通假借,石巖巖下看蝸牛。擬北平張十三峰筆意,丙辰冬月安吉吳昌碩年七十三。荒厓寂寞無俗塵,老菊猶得秋之清。登高一笑作堂九,挹赤城霞湌落英。時客海上,大聾。(四)霜天翠袖不□扶,朱實離離百琲珠。絕憶歌筵華燭畔,相思紅豆把來無。時客滬上,大聾。谿流濺濺石□岈,昌蒲葉枯蘭未芽。中有不老神仙花,花開亦出玉無瑕。孤芳不入王侯家,芝蘿浣女歸去晚,笑插一枝雲鬢斜。丙辰歲寒安吉吳昌碩缶。(五)葡萄釀酒碧於煙,味苦如今不值錢。悟出草書藤一束,人間何處問張顛。筆底明珠無賣處,閒拋閒擲野藤中。老缶。五月天熱換葛衣,家家盧橘黃且肥。鳥疑金彈不敢啄,忍饑空向林間飛。端陽嘉果熟薰風,色似黃金不救窮。曾伴榴花作清供,饞涎三尺掛兒童。高枝實纍纍,山雨打欲墮。何時白玉堂,翠槃薦金果。偶然以吾家讓翁綴色法成之,時客海上去駐隨緣室,安吉吳昌碩年七十又三。(六)美意延年。老缶。國色天香絕世姿,開當穀雨得春遲。可憐富貴人爭羨,未見名華結果時。嫣紅姹紫供臨池,慚愧人稱老畫師。富貴原從涂抹出,旁觀莫笑費燕支。丙辰冬,安吉吳昌碩時年七十又三。臨撫石鼓琅砑筆,更為幽蘭一寫真。中有不老神仙花,不須携去賽錢神。東涂西抹鬢成絲,深堂挑燈讀楚辭。風葉雨花隨意寫,申江潮海月明時。缶道人。
鈐印:昌碩(15鈐)、俊卿之印(17鈐)、石人子室(6鈐)、吳俊之印、虛素(6鈐)
文殊閣珍藏 公益專拍
「文殊閣」為臺灣著名企業家的堂號,一直以來長期投注於文化教育與藝術推廣活動,對於藝文環境發展帶來豐沛的支持力量。文殊閣投身藝文領域三十餘年,感念企業夥伴的支持,積極搭建兩岸三地藝文界的往來交流,於此同時也累積了為數可觀的藝術藏品,收藏內容廣泛多元,質量俱精。近年來因疫情與時局變動,對文化產業造成嚴重衝擊,由感而發因而提供部分藏品,委託台北藝流國際拍賣公司舉辦「文殊閣珍藏 公益專拍」,藏品預估價制定也較一般市場行情為低,希冀藉此拋磚引玉,吸引更多喜好藝術的人士加入收藏行列。
公益專拍作品囊括「古董珍玩」、「中國書畫」與「現代與當代藝術」總共308件琳瑯佳作,不僅估價低至台幣萬元起拍,「文殊閣」亦秉持回饋與公益的價值理念,將此次珍藏公益專拍所得之百分之五十,捐贈於「長流大中華文教藝術基金會」從事資源再整合,以利藝文產業永續發展。
胡善餘(1909-1993)
藍蔭鼎(1903-1979)
水彩紙本 框 1960年作 34 x 66cm
簽名於右下方
藍蔭鼎,以水彩畫為主要創作,默默參與美術活動,不捲入運動,獨來獨往,一手闖出特有的水彩畫風,為台灣首位應邀訪美的藝術家。藍蔭鼎的作品以台灣本土的農村美景為題材,有「謳歌快樂農村的水彩畫家」、「畫我故鄉的文化大使」之譽。他以中國水墨畫精髓創造嶄新的水彩畫意境,被大量翻印成日曆、賀年卡、畫冊等印刷品,畫作廣為流傳。
上款人說明:
蕭贊育(1905年—1999年),湖南邵陽人。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,後留學莫斯科中山大學與日本明治大學,因追隨蔣介石反共,被視為心腹親信,歷任國民黨中央軍校畢業生調查科主任、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秘書、第三處中將副主任、中央黨政軍聯席會議秘書處秘書長;曾參與組建復興社,並在賀衷寒接任第二任書記前短暫代理書記,鼓吹法西斯主義,為蔣介石獨裁造勢,時人將其視為蔣的“十三太保”之一。“三青團”成立後,任中央幹事,並任成都陸軍軍官校、武漢行營政治部主任,南京市黨部主任委員,中央組織部副部長,《和平日報》、《掃蕩報》總社長,當選“立法委員”。國民黨敗退大陸前夕,逃往台灣,從事文化宣傳工作,歷任拔提書局、正中書局、“中國廣播公司”董事長,《建社雜誌》社主任委員兼發行人,中華文化基金會董事長,台北粥會會長等職。1963年當選國民黨第九屆中央委員,1969年起任第十至十三界“中央評議委員”;1990年11月訪問大陸,在北京與全國政協副主席、黃埔五期同學程子華親切會面。蕭贊育曾編撰《中華文化百科全書》,著有《赴俄國留學及歸國後經歷紀略》(台北《湖南文獻》第12卷 1984.7)、《棉湖大捷五十週年訪問記》(1975年)、《中華民族的根本問題》、《知行問題》等書及文章;後人輯有《黃埔一期蕭贊育先生紀念集》(台灣中華文化基金會編印 1994年)。
林風眠(1900-1991)
陳永森(1913-1997)
吳冠中(1919-2010)
設色紙本 框 1983年作 68 x 137cm
簽名、鈐印於左下方
吳冠中,江蘇人,是首位獲選法蘭西學院藝術院通訊院士的中國籍藝術家。油畫師從方幹民和吳冠宇,國畫師從潘天壽。吳冠中是二十世紀現代中國藝術的代表性人物,終生致力於油畫民族化及中國畫現代化之探索,獨創的「彩墨畫」獨樹一幟,與朱德群和趙無極被譽為「留法三劍客」。
著錄:《國際現代水墨大展畫冊暨論文專輯》,萬能科技大學、台東縣政府文化局、南投縣政府文化局、長流美術館、東吳大學、國立台北科技大學、彰化縣文化局、宜蘭縣政府文化局、正修科技大學、國立台南藝術大學、國立交通大學、桃園縣政府文化局、協合畫廊,1995年8月,p.127。《五千年巔峰—中國近現代彩墨名家精選》,長流美術館,2011年6月,p.160-161。《百年華人繪畫─彩墨專冊》,長流美術館,2016年6月,p.284-285。
李元亨(1936-2020)
龎均(B.1936)
袁金塔(B.1949)
周昌新(B.1973)
王雪濤(1903-1982)
傅抱石(1904-1965)
清翫雅集會員舊藏專題拍
華人圈最大的收藏團體「清翫雅集」,成立於1992年,迄今已匯聚在全球範圍內都可謂榜上有名的頂級華人收藏家,他們分別在器物文玩、書畫、現當代藝術等門類具有堪稱博物館級別的收藏,低調的行徑更讓他們顯得愈加神祕。
本次拍賣推出「清翫雅集會員舊藏」專題拍,共32件雅緻精彩的扇面斗方小品,拍品估價全數介於台幣2~5萬元之間,不僅估價撩心,也再次展現清翫成員收藏之多元面貌。
海瑞(1514-1587)
水墨金箋 鏡片 16.5 x 48cm
題識:海瑞
鈐印:海瑞之印
鑑藏印:目台、陳豫鍾印、適園藏本、蕅絲孔居
鑑藏印說明:
陳豫鍾(1762—1806),字浚儀,號秋堂,錢塘(今浙江杭州)人,清代學者、書畫篆刻家。深於小學,工書篆籀,摹印尤精,與黃易、陳鴻壽、奚岡齊名,為浙派篆刻“西泠八家”之一。
陳式金,號稱寄舫先生,相傳清道光年間,南街陳府出了個名震畫壇的書畫家和書畫鑑賞家。他家富甲澄江,屋宇盈百,為人和善,好行義舉。有一年他的一家鄰居遇急難,陳氏乃加倍出資,將其東牆外的數畝荒地購下,並憑藉自身是書畫家的匠心和功力,隨手指點,闢池引水,“為鳥植林,為魚鑿潭”,使這片不毛之地很快變成了宜書、宜詩、宜畫、宜居、宜遊的私家小園林,可謂“無意為園而適成之”,於是便欣欣然自題園名為“適園”。
鄧芬(1894-1964),字誦先,號曇殊,又號從心先生、二不居士,廣東南海人出身書香門第,擁天縱之資,早在二十七歲時,其才華已為人賞識,畫名遍廣州。為早期粵港澳國畫壇重要人物之一,天才橫溢,擅書畫外,更精於詩文、曲藝及雕刻,對中國傳統藝術有極大貢獻。擅繪人物、花鳥、間亦畫山水,筆下美人、羅漢佛像更稱著畫壇,書法亦別具一格。他既能繼承國畫傳統,又能自闢新境界,因此被中國畫壇大師張大千推崇為廣東唯一國畫家。
蔣深 金礪(1595-1662)金曾
戴熙(1801-1860)
黃賓虹(1865-1955)
設色紙本 鏡片 65 x 33cm
題識:半壑松風,一灘流水,賓虹畫。
題跋:(趙)策杖尋幽,衝寒索句。寶芝題。(段)癸未長夏為贈啟桓法家作別,無染段拭呈。
鈐印:黃賓虹、趙寶芝印、(趙)競齋、(段)段拭
鑑藏印:黃氏維能珍藏
題跋;鑑藏印說明:
段拭(1914-1969),字無染,齋號大佛堂、槐屋,江蘇金壇人。幼承庭訓,善山水,近宗文紉明,遠追宋元諸家,弱冠名聞鄉里。段拭16歲時考入上海美專,受業於顏文樑、潘天壽、關良、倪貽德諸先生。1936年到北京,在榮寶齋掛筆單鬻畫。經張伯英及其姐丈史學大家謝國楨先生介紹受業於虹廬。黃賓虹老人親繪有恆移手捲以贈。張伯英親為題署,京師書畫界白石老人等數十人或繪畫,或題識於卷間,一時引為畫界盛事。22歲入室虹廬,追隨賓虹老人終生。不僅筆墨盡得賓虹老人畫法三昧,所著《虹廬受學札記》被公推為與王伯敏先生《黃賓虹畫語錄》並為傳虹廬之真燈者。
丁衍庸(1902-1978)
書法名品
星光熠熠翰林士、筆走龍蛇硯墨香
本期2022秋拍翰墨藏品,藏品傳世年代最早為明朝海瑞(1514-1587)、楊繼盛(1516-1555)、張瑞圖(1570-1641)等三件、亦有不少近代書畫名家大作,幅距跨越了四百五十餘年。縱觀秋拍書法精品,當中又以清代科舉翰林書家所佔篇幅為最,此次翰林書家有51人,甚至包含乾隆二年狀元于敏中,同治、光緒兩代帝師譽稱的翁同龢,另外清末陸潤庠、黃思永、夏同龢、以及「第一人中最後人」的末代狀元劉春霖,均赫赫名列其中,亦有末科探花商衍鎏、進士錢鎮鍠、任嘉莪、金文翰、濮秋澄等翰林學士。另一大類,則為近代書畫藝術家或文學鴻儒的翰墨之作,翰林書家的平整典雅,用筆端莊穩重與書畫藝術家的筆走龍蛇,豪邁抒性的風格,可說是各擅勝場、獨領風騷;明清書家,以及近代兩岸藝術家以不同書學涵養的底蘊,豐富書法拍品的精彩度與可看性。
李可染(1907-1989)
精工奇藝 點翠專題拍
點翠是中國宮廷的傳統工藝,歷史久遠,自漢代已有。作為一種精細手工藝品,點翠只選取翠鳥背部極少的土耳其藍或紫藍色的羽毛製作而成。由於它的製作工序繁瑣複雜,加之翠羽的來源——翠鳥,已經被列為瀕危物種,這項工藝已經失傳,存世品相好的點翠極為稀有,點翠真品已屬保護文物級別。
「點翠專題拍」僅此精選12件珍品,皆為老件新飾的點翠珠寶。作品運用珍稀難尋的點翠老件,結合現代設計美學,重新設計、製作成適合現代人佩戴的藝術珠寶。本專題拍品估價特別平易近人,歡迎眾家同好的加入,輕鬆收藏古代宮廷中的藍色珠寶。
亭荷
瓊枝
祥龍吐瑞
花繁
芳蹤
2022藝流秋拍 拍品選粹-中畫專區
-
Posted by
Artone
張大千(1898-1983)
L6001 王武 白鷹圖
王武(1632-1690)白鷹圖 設色絹本 日本裱軸 121.3 x 52.7 cm。估價:NT$200,000 – NT$400,000。此作品於2022年10月29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專題:原場拍-古畫上拍賣。
王武(1632-1690),字勤中,號忘庵、雪顛道人,是清代中期的畫家,活動時間約與王翬同時期。先人曾為畫家,加上家中收藏古畫甚多,王武透過臨摹古畫無師自通,在當時四王之風氣籠罩下更顯獨特。有別於文人畫家多作寫意花鳥或山水,王武此作對於白鷹描寫以工筆為之,極為細膩,畫面構成單純,僅有白鷹與其站立的山石,畫面重心偏右,利用白鷹的視線將動勢導向左側畫外。由於主題顯著、無所遮掩之處,若有細微缺失便會被放大檢視,此作處處精到,王武創作前必然花費長時間的觀察與打稿,方能成就此佳作。
L6024 任伯年 鍾馗讀書圖
任伯年(1840-1895)鍾馗讀書圖 設色紙本 軸 1891年作 114 x 45 cm。估價:NT$200,000 – NT$400,000。此作品於2022年10月29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專題:原場拍-古畫上拍賣。
任伯年與其伯父任熊、任薰與父親任聲鶴皆擅繪畫,是晚清「海上畫派」的領軍人物,其創作題材不受限於山水、花鳥,於人物畫方面也有傑出表現。任伯年承繼家法,對於民間繪畫也多有涉獵,此件作品以鍾馗為題材,改變鍾馗在民間繪畫中持劍捉鬼、面相兇惡與身形魁梧的勇猛形象,將場景轉換到書齋之內。畫中的鍾馗呈現儒生打扮,暫且將儒帽與書本放在桌案之上,雙手抱膝宛若陷入沉思之中。此作衣紋線條遒勁而流暢,以景一物接仔細描繪,任伯年時常藉由形塑歷史人物形象的手法,投射自身對於時局動盪的感觸與回應。
L6030 吳昌碩 布袋和尚圖
吳昌碩(1844-1927)布袋和尚圖 設色紙本 軸 1921年作 179 x 48 cm。估價:NT$300,000 – NT$600,000。此作品於2022年10月29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專題:原場拍-中畫上拍賣。
吳昌碩的繪畫作品以花鳥為多、山水次之,人物作品可謂罕見。此畫作中的布袋和尚以朱墨描繪,頭部與五官、足部以細筆勾勒,其餘則以簡約、豪放的筆調來完成。布袋和尚的身體與布袋幾乎合為一體,幾何化的造型與誇飾化的頭身比例使人物呈現出古拙、童趣的特徵,令人不禁聯想到五代石梁楷所繪的《潑墨仙人圖》、或是石恪的《二祖調心圖》,皆具備此種「化繁為簡」的特質。畫作上方留下大片餘白,吳昌碩以行草書寫長篇詩文,構圖單純,在不具背景暗示之下,呼應詩文中「手携布袋貯何物」的意境。
L8017 吳昌碩 書畫屏風一對
吳昌碩(1844-1927) 書畫屏風一對 設色/水墨紙本 六折屏風一對 1916年作 (畫全長)174 x 378 cm(書全長)174 x 354 cm。估價:NT$5,000,000 – NT$10,000,000。此作品於2022年10月29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專題:原場拍-日本回流‧卷冊屏扇上拍賣。
晚清的海上畫派名家輩出,吳昌碩是領軍之擘手,詩、書、畫、印兼具。此組屏風對幅一者為書、一者為畫,書法以石鼓文為內容,雖在落款中自言是臨摹,但吳昌碩透過文字結構的挪移、加上他剛健雄強的比例,都是個人面貌的展現。吳昌碩以書入畫、以書入印,繪畫以日常可見的蔬果為題材,每一曲都描繪三、四種,加上配合的擺件、花器,豐富精彩之內容一覽無疑,留白處以行草書一再題誌、力求完備,此對屏風可謂是吳昌碩四項絕藝的同步展現,在宏篇巨構中力顯其所能。
L6032 齊白石 花卉四屏
齊白石(1864-1957) 花卉四屏 設色紙本 軸 134.5 x 34 cm x 4。估價:NT$1,500,000 – NT$3,000,000。此作品於2022年10月29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專題:原場拍-中畫上拍賣。
齊白石在書法、繪畫、篆刻皆有傑出成就,大寫意花鳥尤為一絕。自幼在農村成長的齊白石,對於花卉、草蟲、田園景致皆有深刻地觀察與體會,因此作品中瀰漫著樸實、生動、接地氣的氣質與趣味。這件花卉四屏之作,每幅分別描繪一種花卉或水果,用筆嫻熟而趨於潑辣,設色則為齊白石開創的紅花墨葉、濃墨重彩之風。作品中的螳螂、蝗蟲等昆蟲則極為精細,可謂栩栩如生,與大寫意花卉形成懸殊對比,風格南轅北轍的工筆與寫意,在齊白石筆下卻能相得益彰,毫無格格不入之感。
L8020 黃賓虹 花卉
黃賓虹(1865-1955)花卉 設色絹本 和服腰帶(雪梅)31 x 105 cm(全長)31 x 437 cm。估價:NT$2,000,000 – NT$4,000,000。此作品於2022年10月29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專題:原場拍-日本回流‧卷冊屏扇上拍賣。
黃賓虹的傳世之作以山水畫為多,花鳥作品較為少見。其多數花鳥畫也多以單幅的小畫片或冊頁來表現,此件作品是在和服腰帶上繪製,就形制而言則屬於橫卷,在黃賓虹作品中極為罕見。作品描繪梅花、水仙等花卉,皆是以折枝的姿態入畫,顧及橫卷形制中筆意的呼應與氣息的連貫,黃賓虹筆下的不同花卉相互交疊、穿插,加上三處落款的區塊來搭配,形成塊面與折枝的疏密對比。通篇用墨、用色皆極為素雅、清新,和黃賓虹所繪的山水畫之黝黑、厚重相映照,呈現出南轅北轍的作品調性。
L6042 劉海粟 黃山朱砂峰
劉海粟(1896-1994)黃山朱砂峰 設色紙本 框 97.5 x 182 cm。估價:NT$500,000 – NT$1,000,000。此作品於2022年10月29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專題:原場拍-中畫上拍賣。
劉海粟兼擅油畫、水墨、書法,在中國美術教育中有著重要地位。此件作品描繪黃山朱砂峰,以姿態糾結的巨松為前景,再以酣暢淋漓的墨色畫山巒,作為主題的朱砂峰以淡墨鈎邊、朱砂上色,雖為遠景卻又極為顯眼,與前方的青綠山巒相互輝映。作品右上方的落款,劉海粟截取懷素《自敘帖》中的詩句,本為:「心手相師勢轉奇,詭形怪狀翻合宜。人人欲問此中妙,懷素自言初不知。」劉海粟將末句的「懷素」二字更改為「海粟」,一方面是畫家對於黃山景色變化萬千之回應,也可謂是他在創作時直抒胸臆、得心應手的寫照。
L8011 溥儒 馬上封侯
溥儒(1896-1963)馬上封侯 設色紙本 日本裱軸 31 x 66.5 cm。估價:NT$500,000 – NT$1,000,000。此作品於2022年10月29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專題:原場拍-日本回流‧卷冊屏扇上拍賣。
《馬上封侯》是民間繪畫與工藝作品中常見的母題,大多是以猴子乘坐在馬匹上、並添加一兩隻蜜蜂跟隨的形象來表現,具有預祝受贈者早日金榜題名、功成名就之美意。溥心畬此件作品乍看是一件山水畫,以朱墨描寫山巖與高大而枝幹盤曲的松樹,馬匹栓於樹下,看似是乘客暫且離開、或是站立於畫外之場景。然而透過樹上互相追逐、嬉戲的猴兒,不僅打破了畫面原先的寧靜,更將主題拉回常見的母題上。溥心畬此作匠心獨具,打破傳統母題的窠臼,格調高雅的文人氣質與常民文化,兩者在他筆下調和成雅俗共賞之作品。
L6043 張大千 潑彩紅荷
張大千(1898-1983)潑彩紅荷 設色紙本 框 1980年作 45 x 67 cm。估價:NT$3,000,000 – NT$5,000,000。此作品於2022年10月29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專題:原場拍-中畫上拍賣。
荷花是張大千時常入畫的題材,單就此一題材的獨特表現,便足以在繪畫史中佔有一席之地。張大千創作巨幅荷花常以荷葉、荷莖帶出誇張的斜勢,營造出震撼、戲劇化的視覺效果。此幅作品的尺幅寬約二尺有餘,構圖的配置則以自然、恬淡為主軸。荷葉以大筆揮灑而成,墨韻鮮明。荷花以淡墨鈎勒,從荷葉後方探頭而出,頗有「猶抱琵琶半遮面」的掩映趣味,荷花的花蕊以朱砂點出,在畫面中起了點醒主題的重要功用。整體以淡青色烘染,具有「雨過天青」的色調,清新優雅的氛圍吸引觀者在畫作前細細品味。
L6044 張大千 天際識歸舟
張大千(1898-1983)天際識歸舟 設色紙本 框 1982年作 89 x 51 cm。估價:NT$3,000,000 – NT$5,000,000。此作品於2022年10月29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專題:原場拍-中畫上拍賣。
此作是張大千晚年所繪,從落款款文推測,當是思念故鄉四川而藉由筆墨來抒發內心鬱悶之情。構圖近似元代畫家倪瓚的「一河兩岸」之法,拉開遠近之間的空闊感,然而張大千在畫面左側加入一片垂直陡峭的山壁,以之牽引上下兩個區塊,也讓畫面的虛實對比更為強烈,進而帶出有如「網開一面」的構圖配置。前景的山坡上有一手持木杖的人物,是中國繪畫中常見的符碼,例如明代文人畫家沈周的《策杖圖》即是一例,策杖人物是隱者、高士的表徵,此處更是張大千的化身,透過構圖暗示出停泊遠處舟隻只能凝望、或左或右皆無路可去搭乘的無奈。
L6047 張大千 瞿峽輕帆
張大千(1898-1983)瞿峽輕帆 設色紙本 鏡片 1981年作 89.5 x 45 cm。估價:NT$3,500,000 – NT$5,000,000。此作品於2022年10月29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專題:原場拍-中畫上拍賣。
張大千中年起旅居世界各地,印度、巴西、美國都曾是他的寓居之處。晚年於台灣的外雙溪定居,這件作品即為此一時期所繪,此時的張大千名重於世、享譽國際,無法回到四川故土的憂愁卻也越發強烈。作品描繪記憶中的瞿塘峽景致,落款也是用期三十年前所做的詩句。畫家將山勢主體放置在畫面上方,以「實上虛下」的手法來營造更為險峻、戲劇化的視覺張力。全圖色彩以淡青色為主調敷染山巒,船隻使用赭石點綴。此一時期的張大千時而潑墨重彩、時而清麗設色,各種風格已然隨心所欲、得心應手。
L8018 張大千 指畫花果
張大千(1898-1983)指畫花果 設色絹本 和服腰帶 (紅梅)30 x 112.5 cm(全長)30 x 410 cm。估價:NT$1,800,000 – NT$3,600,000。此作品於2022年10月29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專題:原場拍-日本回流‧卷冊屏扇上拍賣。
「指畫」顧名思義即是以手指沾墨汁、色彩作畫,指甲、指腹乃至手掌皆是作畫時可以運用的範圍,中國繪畫史中的指畫畫家以清代中葉的高鳳翰為代表。張大千一生少有指畫,此作可說近乎孤品。從落款來推測,可說是為了一博山田喜媺子的歡心而作。在和服腰帶上描繪山石、游魚、梅花、紅柿等題材,構圖化繁為簡、多用局部、折枝的手法表現,設色也以淡雅為主,透過紅柿、紅梅的幾抹鮮豔紅色,形成畫龍點睛之妙趣。綜觀目前流傳張大千贈與山田喜媺子的作品,題材、技巧大多不是張大千常用之法,而是將壓箱寶一一翻出來展現,件件皆是匠心獨具、落筆成章。
L6045 黃君璧 秋山霜紅
黃君璧(1898-1991)秋山霜紅 設色紙本 軸 1948年作 94 x 33.5 cm。估價:NT$200,000 – NT$300,000。此作品於2022年10月29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專題:原場拍-中畫上拍賣。
黃君璧是戰後台灣重要的藝術家、教育家,擔任台灣師大美術系主任二十餘年,作品以山水為多,畫風兼融南北二宗。此作以唐人詩句「霜葉紅於二月花」為主題,營造詩中的秋日意境,從落款中可得知成畫時間為1948年,時值畫家五十歲之際,此時黃君璧的畫風已然成熟。山巒以長披麻皴為主,遠山則夾帶小斧劈為之,山色以赭石敷染。樹葉以朱砂點出,偶有一兩處使用極淡的花青、草綠來增添整體色彩的豐富度。通篇作品層次鮮明、力求在穩健中做變化、悠然靜謐的氛圍,都是黃君璧作品的風格範式。
L6058 李可染 井岡山
李可染(1907-1989)井岡山 設色紙本 畫心 1972年作 181 x 128.5 cm。估價:NT$400,000 – NT$800,000。此作品於2022年10月29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專題:原場拍-中畫上拍賣。
井岡山是李可染時常著墨的題材,此作縱達六尺,是同一題材中少見的巨幅之作。李可染作畫態度嚴謹,留下數量龐大的寫生與素描草稿,在以此為藍本來創作水墨。其用墨之法遠溯清代龔賢、承接黃賓虹的積墨之法,先以顫抖的筆線勾勒輪廓,再以墨色層層堆疊數十層,形成厚實而溫潤的墨韻變化。若與同意題材的其他作品相對照,此作整體以花青為多、設色較淡,只有點景的人物與旗幟有用到鮮豔的色彩,淡雅的色彩可使墨韻的層次變化更為顯見、無可遮掩,直視李可染畢生對於用墨之法的探求與精妙之處。
L6069 黃冑 鷹飛燕舞
黃冑(1925-1997)鷹飛燕舞 設色紙本 軸 136.5 x 67 cm。估價:NT$1,500,000 – NT$3,000,000。此作品於2022年10月29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專題:原場拍-中畫上拍賣。
黃冑本名梁淦堂、字映齋,另有梁葉子、苗迪等筆名,其中以黃冑最知名。黃冑是長安畫派代表人物之一,曾任中國畫研究院副院長、北京炎黃藝術館館長等要職。早年赴青海、新疆等地區旅行寫生的經歷,留下了數量龐大的素描稿本,也成為黃冑創作題材的主要代表。此作描寫新疆塔什庫爾干縣區的人文風情,圖中兩位舞者分別前後站立,舞姿模仿山鷹飛翔,構圖刻意使舞者置於同一中軸線上,使整體趨近菱形的造型。黃冑的用筆自信而凌厲,人物比例精確,五官與手部以細筆帶出,目光如炬、炯炯有神,若非有長期的觀察與寫生之辛勞則不能成此。
L6074 歐豪年 紅荷
歐豪年(B.1935)紅荷 設色紙本 框 2001年作 73.5 x 139.5 cm。估價:NT$500,000 – NT$600,000。此作品於2022年10月29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專題:原場拍-中畫上拍賣。
歐豪年是嶺南派第三代的代表畫家,山水、花鳥、走獸等題材皆有涉獵,同時兼擅詩文、書法。來台後長期於大專院校執教,培育眾多繪畫英才。此作描寫荷塘景致,再全開的畫幅上以荷葉為主體,透過揖讓、聚散等配置形成節奏。嶺南派所代表的撞水、撞粉法經過歐豪年長年的操作與研究之後更臻化境,大面積的荷葉在其對水分的高度掌控下,顯得淋漓蒼潤而無失控氾濫之處。荷花以粉紅為底、以撞粉法疊加花瓣,背後再以極為淡雅的花青進行烘染,荷花的香遠益清與荷塘的靜謐幽然皆躍然紙上。
2022藝流秋拍 文殊閣公益專拍-西畫專區
-
Posted by
Artone
胡善餘(1909-1993)
李元亨(1936-2020)
龎均(B.1936)
周昌新(B.1973)
L2006 林風眠 大理花
林風眠(1900-1991)大理花 設色紙本 框 1976年作 60 x 67 cm。估價:NT$2,800,000 – NT$3,500,000。此作品於2022年10月29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專題:文殊閣專拍-西畫上拍賣。
接近正方形的畫幅、鮮豔穠麗的設色是林風眠的典型畫風,這件作品描繪大理花,主題置於畫面中心,周圍以綠葉襯托七彩斑斕的花朵,四個角落以淡雅的色調暈染,不僅能與飽滿的中心產生虛實的對比效果,也讓畫面整體保有空氣流動之感。林風眠早年留學法國,在巴黎期間受到野獸派、表現主義之風薰陶,致力於現代藝術的推動與中國畫改革。《大理花》作品乍看之下不似中國畫,畫中也未見水墨表現之處,但花卉點葉之法仍可見寫意花卉之脈絡,畫家一改前人墨色為主、色彩為輔的畫法,企圖透過色彩來呈現東方特質,是為林氏代表性的難得佳作之一。
L2005 藍蔭鼎 淡江雨後
藍蔭鼎(1903-1979)淡江雨後 水彩紙本 框 1960年作 34 x 66 cm。估價:NT$300,000 – NT$600,000。此作品於2022年10月29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專題:文殊閣專拍-西畫上拍賣。
藍蔭鼎擅長描寫台灣農村景色,作品樸質、恬淡的特質深受大眾喜愛。此件作品描繪淡水雨後風光,充分表現出空氣中的濕潤感。畫紙的長寬比例約為二比一,在水彩畫中並不常見。畫面中的山巒、樹木,帶有水墨皴擦之畫法,船隻、人物等點景更有濃厚的水墨畫痕跡。但從構圖的配置、水面倒影的描寫、遠山不以雲氣來做虛化區隔空間等細部,則可得見畫家具備西畫的觀念。藍蔭鼎的水彩創作常用毛筆作畫,搭配墨汁與水彩畫顏料,交融出帶有水墨韻味的獨特表現,這件作品即是最佳的例證。
L2007 林玉山 喜馬拉雅雪山
林玉山(1907-2004)喜馬拉雅雪山 膠彩紙本 框 49.5x 64 cm。估價:NT$200,000 – NT$400,000。此作品於2022年10月29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專題:文殊閣專拍-西畫上拍賣。
林玉山的畫風重彩、淺絳兼備,早年的作品以精細描繪、填彩設色的細膩畫風為多,並在台展中嶄露頭角。中年之後趨向以筆墨皴擦為主調,並試圖與重彩相融合。此作《喜瑪拉雅雪山》雖然沒有署年,但從他留存的畫跡來推論,應當是1983年初到尼泊爾旅行之後所創作。視角遠眺喜馬拉雅山,先勾勒山形輪廓、再用側鋒乾擦來塑造堅實的山稜肌理,之後層層敷染色彩、天空也以青色來烘托山頂的雪白。此一時期林玉山已然完美融合筆墨與重彩,用筆肯定、設色醇厚,墨彩之間達到兼容並蓄之妙境。
L2016 陳永森 流紋
陳永森(1913-1997)流紋 膠彩木板 框 1963年作 58.5 x 70 cm。估價:NT$150,000 – NT$200,000。此作品於2022年10月29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專題:文殊閣專拍-西畫上拍賣。
陳永森天賦英才,創作類別橫跨膠彩、油畫、書法、雕刻等類項,曾在日本美術展覽會中同時入選所有類項,有「萬能藝術家」之讚譽。《流紋》之作的媒材為膠彩,畫家描繪水面變化萬千的紋理,形式構成全然抽象,是陳永森面對戰後抽象表現藝術浪潮的回應,也是他留存作品中極為少見的風格類型。陳永森對於膠彩的運用手法獨樹一幟,粗顆粒的礦物質顏料層層疊加,每次上色之後都必須等待顏料乾透才能繼續繪製,避免日後崩裂剝落,因此每件作品都需費時數月之久才能完成。若是就近觀之,觀者便可得見畫面上有如淺浮雕的肌理,是畫家融合油畫、雕塑於一爐的體現。
L2028 吳冠中 水鄉
吳冠中(1919-2010)水鄉 設色紙本 框 1983年作 68 x 137 cm。估價:NT$5,000,000 – NT$8,000,000。此作品於2022年10月29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專題:文殊閣專拍-西畫上拍賣。
吳冠中與趙無極、朱德群並稱,為「旅法三劍客」之一員,在油畫、水墨方面皆有傑出表現,是推動水墨現代化的領軍人物。吳冠中曾提出「筆墨等於零」的概念,將筆墨從必須與書法的筆法相通、承載書法線質審美要求之中脫離出來,轉化為單純的點、線、面形式語言,此件作品即是這一觀念的例證。畫家以江南水鄉為題材,中遠景的屋宇與遠山橫向綿延帶出水平發展的動勢,近景極為逼近觀者的怪石、柳樹則是成縱向伸展,與遠景形成對比,藉此讓畫面中帶有「柳暗花明又一村」的視覺感。全幅作品用筆節奏輕快活潑、設色清麗,清朗而不繁瑣,令觀者心曠神怡。
L2056 袁金塔 廟會
袁金塔(B.1949)廟會 設色紙本 框 108.5 x 78.5 cm。估價:NT$100,000 – NT$200,000。此作品於2022年10月29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專題:文殊閣專拍-西畫上拍賣。
早年以超寫實的手法創作水墨畫,曾受雄獅美術新人獎肯定的袁金塔,赴美國留學之後對於創作形式與觀念有了嶄新的視野與見解,跳脫水墨之框架,陶瓷、拼貼、裝置藝術、觀念藝術等手法皆為其所用,作品的議題面向也更為多元且深刻。《廟會》是袁金塔的平面繪畫創作,留學的經驗促使異鄉遊子更能重新肯定台灣的風土民情與文化內涵,畫家對於水墨材料的掌控已然嫻熟無比,作品先以墨線速寫廟宇與人群,背景與前方的大樹則純然以水墨呈現,烘托廟宇和人群的鮮豔色彩,以此強化廟會熱鬧的氣息。
2022藝流秋拍 名家翰墨 書法專場
-
Posted by
Artone
清翫雅集會員舊藏專題拍
L7001 海瑞 節錄蘇軾《前赤壁賦》
海瑞(1514-1587)節錄蘇軾《前赤壁賦》 水墨金箋 鏡片 16.5 x 48 cm。估價:NT$30,000 – NT$60,000。此作品於2022年10月29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專題:清翫雅集會員舊藏專題拍上拍賣。
此扇面書法,用筆剛勁,字體雄勁,方圓兼得,筆力矯健,功力精到,氣勢磅礴而無嫵媚之態,自有其獨特的藝術風格。
海瑞(1514-1587),字汝賢,號剛峰,為歷史上著名的清官,海瑞書法擅於楷、行、草書,從海瑞現存的書法作品來看,以行草書為最出色,其書筆力矯健,結體奇崛,功力深厚,靜逸而無嫵媚之態。康有為《廣藝舟雙揖》評曰:「其筆法奇矯且可觀」,正道出海瑞書風的特點,用筆剛勁,筆力精絕,方圓兼得,氣勢磅礴。在奉「二王」書法為圭臬的明朝,海瑞書法非中規入矩,正因「奇矯」書風,以「二王」書法審美標準評判海瑞的字,海瑞的小楷並不出眾,與當時正統書風相去甚遠,無「二王」小楷的風規,反應他在會試中未受青睞的結果。
L7016 翁同龢 蓬藋江村詩
翁同龢(1830-1904)蓬藋江村詩 水墨紙本 鏡片 1874年作 19 x 53.5 cm。估價:NT$20,000 – NT$40,000。此作品於2022年10月29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專題:清翫雅集會員舊藏專題拍上拍賣。
此扇面書作雍容端莊、氣度典雅,筆走中鋒為主,用筆既取法顏書精隨又有碑帖兼融「碑底顏味」藝術風格的審美趣味。
翁同龢(1830-1904)字叔平,號松禪,晚號瓶庵居士,咸豐六年(1856)狀元、官至軍機大臣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。他是同治和光緒皇帝的兩朝帝師,故時人稱翁帝師、翁師傅。翁同龢在詩、書、畫、收藏均有很深的造詣,尤其在書法方面,因家學淵源,早年即浸潤在歐、褚、柳、趙等傳統唐法之中;中年致力於顏真卿,取其雄渾厚實的精髓;兼學蘇、米,書岀新意;至晚年得力北碑,從而形成碑帖兼融的書法審美趣味,造就其後來「帖底碑味」、「碑底顏味」風格的「翁體書法」。清劉體仁推崇其為清朝第一書家:「常熟 (翁同龢)書法在石庵 (劉墉)、完白之間,於本朝可稱第一」。
臺灣著名企業家堂號:文殊閣珍藏 公益專拍
L3003 張瑞圖 陸游《正月五日出遊》
張瑞圖(1570-1641)陸游《正月五日出遊》詩 水墨絹本 日本裱軸 附盒 135 x 44.5 cm。估價:NT$3,000,000 – NT$6,000,000。此作品於2022年10月29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專題:書法專場上拍賣。
節奏感強烈,結體平正而內促,奇恣橫生,變化多端,表現出張瑞圖善用露鋒尖筆,「金剛杵」筆法更是獨樹一幟的特色。
本作品得自於羅福全(1935年5月8日-)博士,出身嘉義的經濟學者、聯合國官員。2000年被指派為中華民國駐日本代表,並在任內促成李登輝至日本就醫之計畫。1975年、1978年,他兩度受聯合國開發計畫署聘任,分別赴印度、伊朗擔任經濟顧問。此外,他也在1974年至1977年之間前往菲律賓、印尼、巴基斯坦、泰國等地,四度開辦區域開發培訓班,並曾擔任世界銀行顧問。
張瑞圖(1570-1641)字畏公、別虢果亭山人、白毫庵主等,明萬曆三十五年(1607)進士。張氏對日本書壇影響尤深,明朝末年,福建高僧隱元隆琦把張瑞圖的書法帶去日本。在此之前,日人一直崇尚精緻典雅的晉、唐書風,初見張瑞圖的獨特書寫風格,眼界大開,日本人稱其書法「氣脈一貫,獨自風格」,推崇備至。 張瑞圖亦是晚明最有創造性的書家之一,後人對其書法成就給予很高的評價,他的書法風格強烈,喜歡用側鋒,結體奇崛多變,製造出強烈的節奏感,以獨創「金剛杵」筆法著稱於世,與邢侗、米萬鍾、董其昌並稱「晚明四書家」。在崇尚「二王」書風的明代,以及趙孟頫書風盛行之下,書學競趨柔媚,張瑞圖勇於直率突破、以不拘常規的用筆、大膽寫意的氣勢,表現大破大立的精神,這對書法藝術的發展具有重大貢獻。他所開創的奇逸書風,在「二王」正統框架只重帖學的觀點下,另闢蹊徑,體現晚明浪漫主義的時代精神,張瑞圖是明未書壇變革中的先驅。在他的影響下,之後的黃道周、倪元璐、王鐸、傅山等書家亦為一時風氣所趨,為明末書法帶來嶄新的氣象。其書法奇恣橫生,峻峭勁力,風格多樣,筆勢生動,不落流俗,善用露鋒尖筆,筆勢跳宕多姿,節奏感強烈。清梁巘《評書帖》:「張瑞圖書得執筆法,用力勁健…..明季書學競尚柔媚,王(鐸)、張(瑞圖)二家力矯積習,獨標氣骨,雖末入神,自是不朽」。
L3017 陸潤庠 竹靜、松寒對聯
陸潤庠(1841-1915) 竹靜、松寒對聯 水墨灑金黃箋 軸 137 x 32.5 cm x 2。估價:NT$40,000 – NT$80,000。此作品於2022年10月29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專題:書法專場上拍賣。
L3018 陸潤庠 雨際、霜前對聯
陸潤庠 (1841-1915)雨際、霜前對聯 水墨絹本 日本裱軸 附盒 135 x 44.5 cm。估價:NT$20,000 – NT$40,000。此作品於2022年10月29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專題:書法專場上拍賣。
作為明、清宮廷喜愛的書法風格標誌,用墨講究光黑精麗,用筆勻圓豐滿、方正,注重結構的平穩和中鋒用筆的流暢,書法藝術風格上追求平整典雅,端正穩重。
陸潤庠(1841-1915)字鳳石,謚文端,同治十三年(1874)狀元,官至太保、東閣大學士、體仁閣大學士、任弼德院院長,辛亥後,續留清宮,擔任溥儀老師。狀元出身的陸潤庠,一生低調清廉,恪守文人本分,並堅守儒家忠君思想。其書風清華朗潤、意態婉約,書意近歐、虞,為清代館閣體(或稱臺閣體)代表。陸潤庠從科舉中來,一生為官時間長達三十年多,屢典試事,擔任會試副總裁,其書風變化不大,用墨講究光黑精麗,用筆勻圓豐滿,字型大小接近,館閣體書風(烏黑、亮光、方正)特色明顯。作為明、清宮廷喜愛的書法風格標誌書體,慈禧太后作畫,常命陸潤庠和同治元年狀元徐郙、探花李文田、進士陸寶忠等臣子為其畫作落款題字,端正的館閣體字是翰林學士必備的基本素養。
L3058 劉春霖 陶淵明《歸園田居,其一》
劉春霖(1872-1942)陶淵明《歸園田居,其一》 水墨紙本 軸 1924年作 130 x 36.5 cm。估價:NT$20,000 – NT$40,000。此作品於2022年10月29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專題:書法專場上拍賣。
此作結字平正,運筆細膩,筆法純熟,行筆穩健,厚重端正而氣韻清潤有致,堪稱清末書壇中的楷書能手。
劉春霖(1872-1944),字潤琴,號石雲,於詩、書、畫上均有極高造詣。清光緒三十年(1904)甲辰科狀元,他是中國科舉制度的最後一名狀元,故謂「第一人中最後人」。劉春霖善書法,尤以小楷為著,筆力清秀剛勁,深得世人推崇,被讚譽「楷法冠當世,後學宗之」,在當時書壇有「大楷學顏、小楷學劉(春霖)」的美名。今位於台中的旱溪媽祖廟樂成宮,在1924年重建時,置有劉春霖手書「法雨宏施」匾額,落款為「肅寧劉春霖敬書,霧峰林垂拱敬獻」,這可能是台灣唯一由劉春霖題字之匾額,題字俊美工整,用筆精緻,足見其楷法嚴謹,間架有度。
L3076 于右任 韓愈《古意》詩
于右任(1879-1964)韓愈《古意》詩 水墨紙本 軸 153.5 x 45 cm x 4。估價:NT$750,000 – NT$1,500,000。此作品於2022年10月29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專題:書法專場上拍賣。
于右任-韓愈古意詩 此聯屏之作結字穩固均衡,線條流轉中兼備提按變化,線質圓潤渾厚,點畫間多有漲墨表現,增添畫面量感與豐富性,賦予民國以來草書藝術的新風貌。
L3077 于右任 上作品:雜憶四首,下作品:昔有佳人公孫氏
于右任(1879-1964)上作品:雜憶四首。下作品:昔有佳人公孫氏 水墨紙本 屏風十二扇 164 x 59cm x12。估價:NT$3,000,000 – NT$6,000,000。此作品於2022年10月29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專題:書法專場上拍賣。
此作線條遒勁凝重、筆筆精到,使轉頓挫合乎法度,點畫間隨處可見深厚功底,字體優美而富饒姿態,時而搭配飛白與遲澀用筆,墨色濃淡虛實交錯,整體氣勢引人入勝。
L3095 啟功 至人、靜者對聯
啟功(1912-2005)至人、靜者對聯 水墨紙本 軸 134 x 63 cm。估價:NT$30,000 – NT$60,000。此作品於2022年10月29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專題:書法專場上拍賣。
書法傳達一種濃厚的書卷氣,用筆精謹秀潤、爽利,瘦勁挺拔、散發出清新雋永的韻味。
L3096 啟功 暫時、隨地對聯
啟功(1912-2005)暫時、隨地對聯 水墨灑金紙本 軸 131 x 31 cm x 2。估價:NT$30,000 – NT$60,000。此作品於2022年10月29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專題:書法專場上拍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