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18 - 藝流國際拍賣
P. 118
華人圈最負盛名的收藏團體「清翫雅集」,迄今已彙聚在全球範圍內榜上有名的頂級
收藏家,歷屆會員廣收博取,藏品質精量豐,在器物文玩、書畫、現當代藝術等皆
具有堪稱典範的出色收藏,叱吒各地藝術市場;亦先後於臺北鴻禧美術館舉辦過四
次『清翫收藏展』,不僅積極從事文化交流活動,更用心推廣藝術教育、實踐社會公
益,其對臺灣藝文產業發展的重要性,不言而喻。
臺北藝流春季拍賣會連袂清翫雅集前會員,於臺北仁愛鴻禧長流美術館舉辦【清翫雅
集會員舊藏 扇面專題拍】,其中含括五十七件珍品;拍品大雅脫俗、保存狀況極佳,
並且全數採用「挖鑲」的方式裱褙,裱畫師將整張綾布預先挖去作品畫心之處,再與
之嵌合,力求絲絲入扣,不僅使作品更為美觀與精緻,也有利於作品的保存與收藏。
起拍價更是動人心弦,全數作品皆於新台幣2萬元起拍,敬祈各位愛藝同好共襄盛舉。
扇面專題拍作品,創作時間大抵為清乾隆中期(1760年代)至1950年代之間,花鳥
題材近半,書法、山水、人物畫一應俱全,山水主要仿擬黃公望、王蒙、沈周、文徵
明;花鳥則師法徐渭、惲壽平等名家。書法則以自作或唱和友人的詩文為主,也有臨
習二王等名家法帖之作。又創作者多是文人墨客與名流,非宮廷畫家、也不以鬻畫為
生,無須面對皇室的品味與要求,更沒有職業畫家需要討顧客歡心的意圖,多是在於
朋友之間的詩文唱和、書畫屬託,可謂是當時文人間交游之縮影,進而在作品與筆墨
中體現了「十日畫一水、五日畫一石」的閒情逸致,得見清代中期以後,文人畫承繼
明代董其昌、清初四王一脈的精神與發展。
116 Art#1 International Aucti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