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68 - 藝流國際拍賣
P. 68
南張北溥
書畫界裡的永恆明亮之星
提起張大千 (1899-1983) 和溥心畬 (1896-1963) 兩位藝壇傳說,相信大多數人並不陌生,他
們同是清末民初的書畫藝術大師,有「南張北溥」之美譽,也是拍場上常見「渡海三家」專場中
的代表人物;他們的創作數量甚富,風格面貌,獨樹一幟,境界超凡,因此各大博物館、美術館
多有典藏,甚或藝術品交易市場上,無不見其蹤跡,可謂為書畫界裡燦爛而明亮的永恆之星。
張大千,名爰,字季爰,號大千居士,四川人。年少時遊歷諸國,見識淵博,藝境獨到而不凡,
開潑墨山水之先河;交遊廣闊,喜好與友人互贈書畫,故傳世作品豐富且分布甚廣,如 Lot5068〈仙
藝芳蘭六曲書屏〉,款識為「但使芝蘭秀,何須棟宇鄰。鵬飛教授、閭英夫人儷賞。大千居士爰。」
即是贈與友人陶鵬飛、張閭英伉儷之作。張閭英為張學良之女,曾拜師於張大千門下,與陶鵬飛
結為伉儷之後,居於美國任教職,張大千旅美時,居所與之甚近,三人間亦師亦友,相互照顧,
交往密切,情誼之深,在張大千傳世書畫作品上的書信、題跋等,得略見一二。
Lot5069〈敦煌壁畫〉是張大千常見的作品題材之一,為了一睹隋唐繪畫風采,精進自我造詣,
遠赴敦煌近三年,耗費巨資與心力,完成相當規模的敦煌壁畫臨摹,此舉為中國繪畫藝術發展帶
來了極大的影響。畫面上一筆一畫,細細勾勒填彩,款識:「蜀郡清信士張大千敬艁」,得見張
氏繪畫時虔誠恭敬之心;作品中的一方「老棄敦煌」鈐印,則是張大千在那時期畫作裡常用的印章。
溥儒,字心畬,號西山逸士,與張大千年齡相仿,自 1926 年起一見如故,成為好友,交往甚
密,互相題贈之詩文書畫,或是合作書畫、共同鑑賞題識等之作,屢見不鮮。溥心畬乃恭親王奕
訢之次孫,觀其創作風貌,饒有帝王家之內斂文雅之風采,亦有文人雅士高風亮節之勁姿,曾自述:
「初學四王,後知四王少含蓄,筆多偏鋒,遂學董巨、劉松年、 馬夏 ,用篆籀之筆。始習南宗,
後習北宗。然後始畫人物、鞍馬、翎毛、花竹之 類。」溥心畬認為作畫應以書法用筆入之,結合
詩文內涵底蘊而成,見其 Lot5059〈夕陽渡口〉,不加設色的山石蔭樹,更突顯線條的遒勁俐落,
不帶遲滯的順暢筆畫,宛若胸中已然具有遼闊大山大水,款識行雲流水,風雅韻存,足具文人筆
墨逸趣,其故友詩人周棄子,稱譽溥心畬為「20 世紀文人畫的最後一筆」。
溥心畬的繪畫題材,以山水、花卉及人物為主,人物類的作品多出現於其創作中、後期;顯
見於溥氏母親在 1937 年去世後,加上時值動盪亂世,時常親近佛道,觀禪養心,也因此相關觀音、
佛祖、達摩、鍾馗、鬼怪等神鬼方面的題材在這時段相繼而生,其 Lot5055〈十八羅漢法相〉之作,
極可能就是 1937 年以後的創作。〈十八羅漢法相〉以硃砂筆白描而成,是溥心畬常見的法相畫法。
筆筆勾勒中,仍見其婉轉而柔韌的深厚書法功力,使畫面人物更加靈動神妙,神情運筆,泰然自若,
奇趣橫生。
66 Art#1 International Aucti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