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79 - 藝流國際拍賣
P. 79
人書俱老別有才—
吳昌碩晚年繪畫風貌獨具藝格
吳昌碩 (1844-1927) 曾自我評價「金石第一,書法 吳昌碩的作品在日本也相當風靡,1891 年時日本名書
第二,花卉第三,山水外行」之語,從他的生平觀之,其 法家日下部鳴鶴拜訪上海時,吳昌碩適居上海,兩人一見
幼時承父啟蒙,精經史、詩詞,後從俞樾習訓詁、詞章, 如故,成為至交,開啟了吳昌碩與日本交流的契機。吳氏
奠定深厚文學涵養,因此他的繪畫作品上常有許多詩文款 Lot5012〈墨山水十條屏〉中款識:「石田先生雅屬,丁
識,不少來自於他的詩集《缶廬集》。吳氏早年最先接觸 巳歲寒,安吉吳昌碩。」石田先生,即石田干之助,1916
的是書法與篆刻,這大概是他自稱「金石第一,書法第二」 年在東京大學文科大學史學研究室當助手,隔年派遣至作
的主要背景因素,吳昌碩接觸繪畫雖晚於書法和篆刻,大 中國學術調查,此作成於 1917 年,正是石田干之助拜訪之
約三十多歲時從任伯年學畫才開始,但他以獨具個人風格 時間。
的篆刻、書法之特色,融入繪畫之中,使繪畫作品具有獨
特的風采與個人魅力,齊白石稱其「老缶衰年別有才」, 畫中多處落款所題及擬賢者之筆意,率真而自然,不
認為他的創作,即便是比較晚開始接觸的繪畫,都能自成 假修飾,如徜徉筆墨之中,暢快自如;如「老缶以白石山
一格,別具妙才。 翁筆意寫之」、「擬蓬心翁晚年一格」、「學江貫道似有
合處」等語即是。其中「白石山翁」是指沈周,沈周的繪
Lot5011〈青銅全形拓花鳥六曲對屏〉乃吳昌碩在青 畫,晚年開創粗筆水墨,奔放雄強,自成一家;吳昌碩此
銅器鼎拓片上作花卉點綴,其中落款:「田園風味。偶然 幅用筆,以沈周晚年枯澀皴筆表山石之蒼勁,以沒骨點染
以吾家讓翁綴色法成之。」讓翁即吳熙載,字讓之,繪畫 出潤葉之蔥鬱姿態,乾溼交疊,墨韻無窮。蓬心翁即是王
以花卉見長,開創「沒骨花卉」技法,其花葉不假墨筆勾 宸,為「清初四王」之一,其晚年繪畫用筆荒枯而秀韵,
勒輪廓,而是直接用色彩暈染。此十二屏花卉畫法,即是 吳氏運用粗豪的線條,輔以金石之勁勢,使山石更加蒼鬱
以沒骨花卉技法創作而成,在青銅彛器規整而具有裝飾性 而有巍然聳立之貌。江貫道原名江參,南宋畫家,創「泥
的拓片上,加上自然放任線條詮釋的花卉填彩,別有一番 裡拔釘皴」法,為後世畫家時常仿效之對象,吳昌碩此幅
逸趣。其中一方「無須吳」鈐印,大約是吳昌碩七十歲以 山勢,試以江參泥裡拔釘皴,表達覆蓋於山石上的茂密植
後開始使用的印章,這件作品正是他七十五歲 (1918) 時的 物,並認為這強勁有力的點畫用筆,與其好以金石筆墨之
創作,此「須」字乃指鬍鬚之意,因吳氏臉上沒有長什麼 遒勁力道,不謀而合。
鬍鬚,故名,其又自號「無須老人」。
水墨專場 7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