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6 - 藝流國際拍賣
P. 6

隱逸與抒懷: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吳詠香(1913–1970),臺灣重要女


            溥儒《漁隱圖》中的張力與昇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畫家,師從溥儒(溥心畬),1950–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60年代於臺灣畫壇活躍,並與「七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友畫會」密切互動。此作由吳詠香珍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藏,於1960年代轉讓予長流美術館黃
            題識:蘆中之人著稻衣,溪邊鷗鷺已忘機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承志,未曾公開展覽或拍賣,屬首次
                   閒來松下聽秋水,一雁高高向北飛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市場流通。




            那襲稻衣在溥儒筆下既是對隱逸傳統的致敬,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松樹在構圖中具有多重象徵意義,它既是文人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雁既寄託鄉愁也象徵自由,這種豐富的多義性,
            是自我重塑的宣言。1950 年代的臺灣島上,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節的視覺隱喻,更是畫面結構的核心要素——虬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使作品突破傳統隱逸畫的單一維度,展現出傳統
            位舊王孫以斗笠替代冠冕,讓松枝如篆籀般蒼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曲的枝幹自然劃分出近、中、遠三個空間層次,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化應對現代挑戰的活力,當文人畫的美學規範
            有力,墨色在紙本上暈染出深邃的層次,《漁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使漁翁、溪流與那隻尚未現形的飛雁形成內在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與當代經驗相遇,便催生出這種既扎根傳統又面
            圖》表面延續宋元文人畫的漁隱主題,實則展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結,雖未見明顯的松皮鱗理刻畫,溥儒仍以渴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向未來的藝術形態。
            了二十世紀知識分子如何在劇變中尋找安身立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焦墨描繪枝幹質感,營造出歷經風霜般的視覺印
            的精神支點,題詩中「一雁高高向北飛」的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象,仿若文化記憶的沉積,當我們順著漁翁所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《漁隱圖》的留白處,我們看到了藝術對現實
            意,不僅寄託著地理鄉愁,更象徵著藝術對現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的方向,沿松枝線條延伸視線,便會發現一條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的超越,那些未施筆墨的空白,是畫家留給歷史
            侷限的超越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藏的視覺路徑:那隻北飛孤雁的軌跡,正是在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的註解,也是向未來開放的可能性,溥儒的卓越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翁目光所至處展翅而去,恰是畫家精神視野的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之處在於,他將個人際遇轉化為普遍性的藝術探
            溥儒的筆墨語言構建了一個自足的精神世界,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限延伸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索,讓限制激發創造力,畫面左上角那方「三靈
            翁的形象被提煉為極具書法美感的線條,每一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圖像—  溥儒」白文印,在素雅墨色中如點睛之
            都承載著文人畫的寫意精髓,畫家刻意淡化面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水墨遠山展現出獨特的時空意識,溥儒突破傳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筆,既是文化身分的確認,也是藝術自信的宣示,
            細節,使稻衣客昇華為超越個體的文化符號—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山水的清晰輪廓,以濕筆淡墨層層渲染,創造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當觀者在漁翁、松樹、飛雁構成的意境中徜徉時,
            那是傳統士人精神的當代表現,蒼松以渴筆焦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夢似幻的朦朧效果,這種處理既符合臺灣濕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實際上參與了一場跨越時空的精神對話——關於
            寫成,松針如古代高士的鬚髮,枝幹的盤曲中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的氣候特徵,又暗喻著歷史記憶的詩意重構,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傳統的當代意義,關於藝術的永恆價值。
            含著不屈的生命力,最妙的是虛實相生的處理: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別值得注意的是山體的虛實對比:右側保留斧劈
            山石僅以數筆勾勒,大量留白既承襲南宋馬遠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皴的骨力,左側漸融於虛空,這種非對稱布局,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這幅誕生於文化轉型期的作品,最終超越了特
            「邊角之景」,又暗示著想像與記憶的無限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暗示著對傳統的選擇性繼承與創新性轉化,空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定歷史情境,溥儒證明,文人畫的真諦不在於
            能。這種「以少勝多」的表現手法,在溥儒筆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處恰是留給觀者想像的藝術空間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形式因襲,而在於如何以筆墨回應時代命題,
            成為精神提純的過程,通過筆墨的凝鍊抵達更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那些源自傳統的山水語彙,在藝術家的創造性
            層次的藝術真實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漁翁形象的深層意義在於文化認同的建構。稻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轉化中獲得新生,它們既延續古典美學精神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斗笠的組合超越具體職業表徵,昇華為知識分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又表達現代人的心靈世界,當北飛孤雁穿越畫
            題詩與畫面的互文拓展了作品的意境層次,「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精神立場的視覺宣言,畫家對比例的精心安排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面邊界時,展現的正是藝術超越地理侷限、文
            中之人著稻衣」暗用《詩經》與伍子胥典故,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其耐人尋味:漁竿成為畫面中最挺拔的直線,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化隔閡的昇華力量。
            予隱逸以歷史厚度;「溪邊鷗鷺已忘機」化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其說是勞作工具,不如視為精神高度的標尺,漁
            《列子》寓言,卻在否定語氣中流露對「真忘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翁足部的虛化處理承襲南宋梁楷的減筆傳統,賦
            境界的嚮往,最具深意的是「閒來松下聽秋水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予形象以飄然欲仙的靈動感,置於 1950 年代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LOT 6035
            與「一雁高高向北飛」的意境轉換——前者是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化語境,這個形象既是文化傳統的守護者,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溥儒 (1896-1963)
            家的物我兩忘,後者卻暗含儒家的家國情懷,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是藝術創新的實踐者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漁隱圖
            種看似矛盾的意境並置,恰恰展現了傳統文人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設色紙本 框
            多元價值中的精神包容力,使作品超越單一哲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溥儒通過這種視覺語言,實現了傳統文人畫的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9 x 34 cm
            取向,成為複雜生命體驗的藝術結晶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代轉化,畫面元素皆具雙重意蘊:松樹既象徵堅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TD : 300,000-600,00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韌也體現生長,溪水既代表清淨也暗示流通,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NY : 60,000-120,000

          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
   1   2   3   4   5   6   7   8   9   10   11